是废品,还是珍品?个人电脑发展历史上的经典瞬间 (一)
最近更新时间:2024-04-12 原创
站长是从1995年开始学习电脑的,说实话,学这个是“被逼的”。
为啥呢,大学毕业后,我的同学大多数进入了银行,工资700多元,而自己则进入一家国企,工资300多。每天早中晚三餐大概(2+5+3)=10元。有时晚上舍不得花3元,就吃两个馒头,周末吃父母,每月餐费就要200多元。
直到今天,馒头仍然是我喜爱的食品,便宜还方便。
身高不到1.7M,月入养不活自己,职场看不到希望,典型的“矮矬穷”。
无奈之下和同事合伙开了一家电脑游戏室,有10多个平方,买了3台386DX/40(2M内存,主板有8根内存插槽,奸商就给我插了8根256KB内存,210MB硬盘,14寸显示器)每台5600元,钱是父母出的,这也是他们几十年全部积蓄。
刚开始每小时收费3元,通宵2元。白天上班,晚上守游戏室。
上图:德州仪器地486DX2-80,这款处理器由于价格较低,受到很多游戏室老板青睐。
3台很难支撑开支,父亲托人帮忙,从一家机构贷款1.5万(利息好像是16%),又买了3台,这下有6台了,平均每天营业达到150元,扣除房租电费税收和一个小工的工资,每月能净收入2500元(没有算电脑折旧、利息支出和自己的劳动)
这么算下来,只需一年,就能收回全部投资成本。
但是,好景不长,刚开了一个多月,街对面就新开一家,这家可不得了,老板是成都当时某大型电脑公司老总的亲戚,一共有12台电脑,采用Cyrix Cx486DLC处理器,这款处理器不是真正地486,性能距离intel486还有很大差距,但比我的386DX/40强。
没办法,只能降价,于是白天2.5元,晚上通宵1.5元。
3个月后,我的隔壁又开一家,他机器不多,10台,但配置更高,好像是486SX/33。三家游戏室里面,我的电脑配置最差,台数最少。
左:海洋486主板说明书
右:联讯8661主板说明书
在那个年代,市场上华硕、技嘉、微星很少,奔腾处理器很多使用联讯主板。联讯当时是全球主板行业的领头羊,由于盲目扩张而倒闭。
和现在网吧不同,当时的电脑游戏室是没有专业维护公司的,还好,合伙人是电脑专家,我很快就学会了如何使用DOS操作系统,硬盘对拷(硬盘要跳线区分主从盘),编辑批处理命令,排除故障......
后来,我还帮其它游戏室老板更新游戏,一个xcopy命令,就能赚到上百元报酬。当然,这是非常辛苦的,因为只能深夜进行,要等客人走得差不多才能开工,一台一台地操作的,没有局域网,更没有什么“游戏自动更新系统”,半夜三四点回家是常事。
那上班咋办?还不是照样去,去了也没啥事情,一场午觉睡到下午3点起来。到了1996年6月,游戏室已经发展到12台电脑,而上班感觉在等死,干脆辞了职。(这个国企现在要985/211大学毕业生才有资格进入了。当时一些亲戚很不理解这种行为,我只能反复解释:如果真有个700元收入,我都不至于辞职,300多真的活不下去。放在现在,体制内是无数人削尖脑袋都想往里面挤的地方,辞职是不可思议的。)
上图:这就是著名的P75(奔腾 75MHz),也是我游戏室的最高配置。
奔腾一代(不含奔腾MMX)按频率一共有十个型号:60/66/75/90/100/120/133/150/166/200(单位是MHz)
P60和P66,这两位不常见,采用Socket 4接口,其它型号都是Socket 5或Socket 7接口,相互不兼容。
在386/486时代,还没怎么听说“超频”,最早应该是从P75这个型号开始的。
频率公式:主频=外频X倍频
P75的外频(总线频率)是50MHz,倍频1.5,主频=50X1.5=75MHz。超频是通过设置主板跳线进行的,比如把总线频率设置到60MHz,那么它的主频=60X1.5=90MHz ,这样就当P90用,如果设置到66.6MHz,则为66.6x1.5=100MHz,当P100用(在印象里,多数P75是不能稳定在100MHz,只能到90MHz)
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冷知识,P100可以=50X2倍频,P100也可以=66.6X1.5倍频,那么,同样是这颗P100,哪个设置运行更快?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思考一下。
上图:奔腾200处理器,是不带MMX里面的顶级型号。
虽说是个没有护城河生意,每小时2元和通宵8元成了最后底线,每月有2000多收入,比上班强多了。然而好景不长,仅过了半年,由于盗版问题,政策要求全国电脑游戏室全部关闭。
瞬间失业,出售了全部电脑,还清了贷款,大概还赚了1万多。这算是辛苦一年多的报酬吧,在1996年还是算挺牛的,每月1000元相当于我工资的3倍了。
在经营过程中,DIY装机、拆机、故障排查等都非常熟练,自此走上电脑DIY的不归路。
上图:IBM 6x86MX PR233(主频200=66x3)
奔腾时代的三大巨头:英特尔、AMD和Cyrix,Cyrix是设计公司,没有晶圆厂,具体制造交由三家完成,分别为IBM、SGS汤姆逊(现意法半导体)、NS(美国国家半导体)。
英特尔的第五代宏内核并没有被命名为80586,而是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pentiun(奔腾),Cyrix 5x86实际性能没有同频奔腾高。6x86MX PR233给人的感觉能和英特尔MMX233比肩?
这个“PR”是Performance Ratings,性能评级的意思。Cyrix发现,自己的CPU整数性能强,感觉标注6x86MX200身价低了,所以搞了个“PR标注法”,MX PR233的含义是“咱这颗处理器性能相当于奔腾MMX/233”。而事实上,其浮点性能仅比奔腾P133高点点,在现实里相当于语文成绩高,数学成绩低,弄个PR号称学霸,多少有些吹牛的意思。
上图:MII-300处理器。6X86MX改名为MII(M2),真实频率不是300MHz,而是75X3=225MHz
1997年,Cyrix被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(NS)收购。然而,仅仅两年后,NS又将Cyrix卖给了台湾的威盛电子公司(VIA )
2020年,VIA又把X86芯片技术卖给了上海兆芯。
到目前为止,我国的X86芯片研发公司只有两家:兆芯和海光,而海光的技术来至于AMD的ZEN一代架构授权。所以,国产的X86处理器,说好听点,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说不好听是没有原创技术。
上图:Trident 9000i显卡,256KB显存,ISA接口,在那个年代,不奢望什么3D加速,能有彩色就很高兴了。我还见到过单色显卡。
显卡的接口按时间先后划分,一共有四种:ISA、PCI、AGP和PCI-E
注:本文第一张图,主板上黑色的插槽就是ISA接口,而白色的是PCI接口。
Trident (泰鼎)成立于1987年,在386时代,泰鼎是显卡大哥级人物,成立于1993年1月的英伟达当时还只是个小弟。
上图:Trident Blade 3D 9880显卡 AGP接口,带3D加速功能。
1998年,显卡进入群雄争霸时代,S3、3Dfx 、ATI、nVidia等几家公司为争夺中高端的3D显卡各显神通。
此时,英特尔加入厮杀,在1998年底推出了其第一款3D显示芯片i740。立刻以较好的3D性能和较低的价格,成为“高性价比”型号,受到市场热捧。泰鼎公司也于1999年发布了针3D图形芯片—Blade 3D,和i740竞争。
后来,泰鼎又推出升级版Blade XP,和英伟达GeForce 2 MX200/MX400竞争。
可惜,泰鼎还是在3D时代掉队了,矽统(SIS)将其收购,成立了全新的图形部门XGI,后来XGI发展不顺利,被ATI收购,ATI最终又被AMD收购。
上图:1995年11月,3dfx公司推出了划时代的VOODOO(巫毒)3D加速卡,这是电脑进入3D世界的里程碑。VOODOO是纯3D加速卡,不能单独用,和2D显卡搭配才能用。
接着,Voodoo Rush上市,这是3dfx的第一款2D+3D独立显卡,但性能和兼容性较差。
上图:VOODOO2 3D加速卡
两年后VOODOO2出世,3dfx公司成为了3D加速卡的霸主。2000年,VOODOO5发布,由于不支持硬件T&L,且在OpenGL游戏中的表现较为糟糕,被英伟达的geforce256击败。
2000年12月,英伟达收购了3dfx,一个朝代结束了。
此文图片均为站长藏品实拍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哈哈,大佬也被奸商背刺过!
修改游戏?PC TOOLS 5.0
我记得我当时热衷于改游戏,用什么命令我忘了,反正比那些修改器早,我记得当时(96年左右)还改了一个《仙剑》的全满版存档,生命法力999,所有物品全部99数量。
昆腾大脚硬盘、cyrix-cpu
我第一次接触电脑应该是2000年了,到同学家去玩,接触了不知道是95还是98的系统,然后完了一会红警1代,然后过了很久上了大学才真正开始接触,第一台是同宿舍8个人一起凑钱4000元买的赛扬600,好像是这个型号,玩星际、红警、三角洲、帝国、暗黑。当时每期电脑报和微型计算机都会买了看,后来自己给自己配了一台毒龙1G的电脑,一直超频在1.33G使用,到毕业工作。基本上当时的所有游戏都可以玩了,包括魔兽,其他配件不在,但是这块CPU我至今还收藏着。至于现在么,虽然我还在DIY,但是我觉得intel 8代移动处理器之后是没有必要坚持DIY了,我又不打游戏,看看电影集显都没啥问题,比如我目前的HTPC就是NUC11,工作用的是5800HS,以后的移动处理器这么强,笔记本足够了,现在是完全没有DIY的欲望了,甚至想把现有的几台PC都出掉了。
很有趣的文章,鼓励站长多写点类似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的题材
我记得当时主板上还可以自己加插缓存芯片升级
66X1.5肯定比50X2强, 这个知识我知道,我记得以前站长也说过吧,超频超外频比拉倍频提升多。